粒子物理

杨振宁李政道同拿诺奖,为啥大伙儿总先想起杨振宁?

1957年,两位年轻的中国物理学家干了件震动学界的大事——31岁的杨振宁和35岁的李政道,一起推翻了物理学界坚守30年的“宇称守恒”铁律,拿下当年诺贝尔物理学奖。这是华人科学家首次摘得诺奖,按理说两人该像“双子星”一样被记住,可这么多年过去,大伙儿提起这段往事

诺奖 杨振宁 李政道 粒子物理 杨振宁李政道 2025-10-27 10:17  2

巨星陨落!103岁杨振宁离世,他的理论如何改变未来?

2025年10月18日,北京的秋风带走了一位科学巨匠。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、被学界公认为"接近爱因斯坦"的理论物理学家杨振宁,以103岁高龄与世长辞。这位横跨一个世纪的智者,不仅用一支笔写下了改变现代物理学格局的方程,更用一生搭建起中美科技交流的桥梁。当我们为这

巨星 杨振宁 米尔斯 强核力 粒子物理 2025-10-18 14:37  4

夸克的味量子数与色量子数:粒子物理的对称性基础

20世纪60年代,当物理学家面对不断增长的强子家族时,盖尔曼和茨威格几乎同时提出了夸克模型。这个模型不仅成功解释了已知强子的分类,更预言了新粒子的存在。夸克作为构成质子、中子等强子的基本组分,携带着两种截然不同的量子数:味量子数和色量子数。味量子数决定了夸克的

夸克 强子 qcd 量子数 粒子物理 2025-10-15 17:20  4

百万人看过他的科普!栽一棵“更大的树”,他在交大做到了!

黄惊涛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中微子望远镜光电探测原型样机开发、track-like事件的重建算法开发等。他着力将中微子天文学的前沿科学知识科普推向更广阔平台中,曾多次承担实验室展厅讲解工作,也曾斩获上海交通大学首届科普讲解大赛初赛第二名、决赛三等奖,曾被解放日报、

科普 交大 中微子 李政道 粒子物理 2025-10-11 17:03  4

对撞机藏着暗物质“蛛丝马迹”?碰撞数据,寻找宇宙“隐形骨架”

当我们谈论宇宙时,看到的恒星、星系不过是冰山一角——天文学家早已证实,宇宙中85%的物质是看不见摸不着的“暗物质”。它像隐形的骨架,用引力维系着星系运转,却从不与光和常规物质发生明显相互作用,几十年来,人类始终没能直接捕捉到它的“真身”。而现在,藏在大型强子对

粒子 暗物质 对撞机 粒子物理 wimps 2025-09-24 09:59  6